日本新潟县燕市,从1000多年前的中世时期器开始生产铁器,此后铁器的加工工艺被一代代的职业匠人所继承和发扬。到了江户时代(1603~1868年),这一地区成为东日本重要的生产菜刀、小刀、农具、木工用具、铁钉等的金属制造中心。大约在1764~1771年之间,仙台的铜器制作工匠藤七迁居至此,他带来了高超的“鎚起铜器”制作技术,同时结合燕市地区出产的优质铜材,为此后燕市的“鎚起铜器”工艺奠定了基础。
所谓“鎚起铜器”,就是用锤子敲打金属成型的锻造技术,而“鎚起铜器”也就是将一片铜板做成无接缝制品的高超工艺,这一技能需要工匠的高超技能。经过200多年的技艺传承与改进,燕市地区的手工制作铜器的匠人更是将“鎚起铜器”的技艺推到了极致。当然,这项手工技艺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,和其他手工艺匠人一样,燕市的金属加工匠人在明治初年,也因为大量进口洋钉等金属制品而受到了严重冲击,许多匠人失去了生活来源。但是到了大正时期(1912~1925年),跻身世界列强的日本开始注重传统文化中的茶道、花道、香道等,于是燕市的匠人们进一步完善了洋金属业无法与之竞争的“鎚起铜器”加工工艺,制作出了精美茶具、花瓶、香炉,这些用具成为当时富裕人家的必备品,燕市的匠人们甚至还生产出能够与欧洲高端市场竞争的西式餐具。
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,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,燕市的现代金属加工工业也快速发展,今天燕市出口的西洋餐具占日本出口洋式餐具的85%,是日本最重要的金属加工基地。燕市的金属加工工业发展了,但孕育出该产业的 “鎚起铜器”却因产量有限、制作工程辛苦开始出现了后继乏人的现象。1958年,“鎚起铜器”被指定为新潟县的无形文化财,1980年被指定为日本国的无形文化财(非物质文化遗产),今天在日本燕市从事“鎚起铜器”生产的坊间大约只有6~7家了,且大部分从业的匠人都年过五旬。